根据 OLAP 委员会的定义, OLAP 是“使分析人员、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种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的、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企业维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、一致、交互地存取,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。”其特点如下: 1 )快速性: 用户对 OLAP 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。系统应能在用户要求的时间内对用户的大部分分析要求做出反应,因此就更需要一些技术上的支持,如专门的数据存储格式、大量的事先运算、特别的硬件设计等。 2 )可分析性: OLAP 系统应能处理与应用有关的任何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。用户无需编程就可以定义新的专门计算,将其作为分析的一部分,并以用户理想的方式给出报告。用户可以在 OLAP 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,也可以连接到其他外部分析工具上,如时间序列分析工具、数据挖掘工具等。 3 )多维性: 多维性是 OLAP 的关键属性。系统必须提供对数据分析的多维视图和分析,包括对层次维和多重层次维的完全支持。事实上,多维分析是分析企业数据最有效的方法,是 OLAP 的灵魂。 4 )信息性: 不论数据量有多大,也不管数据存储在何处, OLAP 系统应能及时获得信息,并且管理大容量信息。这里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,如数据的可复制性、可利用的磁盘空间、 OLAP 产品的性能及与数据仓库的结合度等。 本文转自 牛海彬 51CTO博客,原文链接:http://blog.51cto.com/newhappy/77050,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